赛乐网

文/龅牙赵

大宋王朝是一个文人最自由的王朝,所以文人都是有一些装的,比如王安石,为了体现自己的心无旁骛安心工作,个人形象是邋遢到了极限,学人家艺术家不修边幅,连当着神宗吃鱼饵这样的事儿都能做出来,“装功”号称天下第一。

当然也有不少文人的文艺范儿是自带的,比如铁面御史清献公赵抃,一生琴鹤相随。

但是他们的级别都不够,王安石是装得不够,赵抃是洒脱不够,整个大宋王朝,最有文艺范儿的,还是北宋年间的邵雍。

邵雍是河南人,他的名头很多,理学家、文学家、易学家等等。但是看名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看他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里长期互动的人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你不要以为他们就是随便聊聊天啊,他们是一个亲如兄弟的组织——北宋五子。

哦,这些人你不是很熟悉,那么有个砸缸的司马光你听说过吗?司马光叫他大哥。

是不是很有地位啊?这还不算,他还亲手拉黑了两个大腕——宋仁宗和宋神宗。这两位要他去朝廷当官,他都无情拒绝了:“我不缺吃不缺喝,当什么官?”

为什么此人如此有文艺范儿?我们得从他小时候的经历说起。

很多人一直没弄明白一个道理,究竟是应该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对此,邵雍的答案是:“先读万卷书,然后行万里路。你不读书,行的万里路不过是瞎看而已。”他先是发了疯一样读书,冬天不生火炉,夏天不用蒲扇,晚上不上床,困了就随便找地儿靠一下眯一会,醒来接着看。看了几年之后,他觉得看得差不多了,就出去旅游,走了几年之后跟阿甘一样,突然之间不知道是累了还是醒悟了,决定回家。

就这样,读完万卷书,行完万里路的邵雍同学开始著书立说名扬四海了。

1049年,另外又学精了《易经》之后的邵雍全家搬到了洛阳。在这里,他将开启自己文艺范的顶级模式,堪称震铄古今。并且,他的文艺范儿,绝对是骨子里自带的,别人怎么学都学不会,更不用说装了。

别人搬家,都是先买房子,但是邵雍偏不,他找了一块无主的荒地自己搞建设。但是很明显的是,邵雍的设计能力、施工能力、装修能力统统不合格,连房门都是随便用草扎的,外面刮微风屋里刮大风,外面下小雨屋里下大雨,外面一旦下大雨,邵雍领着全家到洛阳街上避雨去。

就这么一个建好就成危房的违章建筑,邵雍还住得挺开心,每天亲自烧火做饭侍奉父母。

你知道吗?这么大一个文豪,这么厉害一个人物,他的生活来源竟然是——上山打柴。

由此你就能知道,他的生活过得是多么的清苦,苦到他的朋友圈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朝廷的一帮子大员包括前宰相富弼、前宰相司马光、宰相吕公著、状元王拱辰等人众筹了一笔资金,在洛阳城边给他买了一个院子,把他全家搬了过去。

受这么多大领导这么大一个恩惠,换其他人早就感恩戴德锦旗恐怕都送出七八十面了,但是邵雍根本就没当回事儿,咦,有个院子是给我的,搬进去就是,还给这个院子起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解决了生计问题,邵雍可以开开心心地摆弄自己的文艺范儿了。白天,他焚香安坐冥想,午后就喝几杯小酒,随口吟几首诗(不是打油诗,都是很有水平的)。农忙的时候做做农活,不忙的时候就雇人拉一个小车,自己坐着车到洛阳城里闲逛。

洛阳城好歹也是北宋的西京,有钱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每家人都盛情邀请邵雍上自己家做客去。到后来,大家都变成了拦路抢劫的了,只要听到邵雍的车轮声音,家里的老人小孩佣人保安一拥而上,先把邵雍拖回自家再说。

邵雍也不推辞,在人家家里住了一晚,吃饱喝足,第二天一早给人留下一封感谢信就走。列位客官,千万不要以为邵雍白吃白喝人家的,他的亲笔信,值老钱了!

到后来,哄抢邵雍的人实在太多,甚至有人采取了守株待兔的方法,在他的必经之路上仿照他的“安乐窝”修一个院子,等待邵雍经过的时候大吃一惊主动走进来看看。他们还给这样的仿造建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皇帝外面的皇宫就叫行宫,邵雍外面的安乐窝,就叫——行窝。

1077年,邵雍重病,他的朋友圈心脏也够大,齐齐来到他的安乐窝里,人还没死就成立了一个治丧委员会,准备给他办后事。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人。

商量就商量吧,这些人的声音还挺大,把屋里病榻上的邵雍吵醒了。邵雍把儿子叫进来,说:“外面这帮家伙想把我埋在城边,我跟你说,别听他们的,听我的,把我埋在你爷爷奶奶旁边就行了!”

随后,邵雍溘然长逝,大宋最有文艺范儿的大师入土为安,程颢亲笔为他书写墓志铭。

顺便说一句:本文只说了他的文艺范儿,他的学术成就以及被后人推崇为千古预言的《梅花诗十首》均未涉及。有兴趣的客官,可以自己查资料。



本文摘自《少年先锋报·精读初中生》,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使用、转载、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