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乐网

小编的话

家乡在我们的心里独一无二,家乡在我们的作文里却千篇一律。小伙伴们在写关于家乡的作文时,是不是也面临这样的尴尬?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与众不同的家乡介绍给更多人,怎样才能把我们内心对家乡浓郁的感情在作文里表达得淋漓尽致呢?

 

同步单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不止“四季”

/肖醒悟

 

说到家乡,不管她是一座小城,还是一处山村;不管她在天涯,还是海角,她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热爱她,熟悉她,离开后会思念她。然而,一旦要让我们写家乡,反倒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了,即使挤出一篇作文,却发现,既可以说它是A城,也可以说它是B城,还可以说它是C城,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窘境。

先来看看这篇作文:

我的家乡

我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家乡,那里一年四季都风景优美。

春天,绵绵的细雨唤醒了花、草、叶、木们。瞧!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正怒放着,河边的柳姑娘长出了嫩绿的长辫子。

夏天到了,大人们有的在大榕树下乘凉,有的跳到清澈见底的泉水中游泳,小孩们在树下玩耍,小鸟则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儿……

秋天,奶奶家小院的墙上挂满了丝瓜娃娃,篱笆上挂满了豆荚姑娘稻田里的稻子妹妹也高兴的咧开了嘴,笑弯了腰,好一个金色的天堂!

冬天,冬爷爷来到了人间。他手拿魔棒,身穿雪白大衣,用他那雪衣把青山严严实实地盖住,生怕它们冻着了。

啊!美丽的家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独特、迷人的风光。

 

你一定感觉到了,这是一篇文笔还算不错的“四季家乡”的套路作文,但因为缺少展示家乡特色的内容,因此,谁也说不清这个“家乡”在何处,随意换个什么地名都适用。这样的文章,没法让读者喜欢,就是我们自己,也不会满意。三年级的同学写家乡,用这种“四季法”还说得过去,但到了四年级、五年级,一写家乡就只会“春夏秋冬”,就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不止“四季”,而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可是,我们常常会咬着笔头,不知怎样启动自己的思路。这时,不妨调动问号的功能,让它帮我们打开思路。方法就是连续提出问题,比如:家乡的位置在哪里?家乡有什么地貌特征?家乡有什么特殊的景色?有哪些特产、美食?有什么异于别处的风俗人情?我对家乡有哪些美好的回忆?通过不断地自问,来启动自己的构思和灵感,动起笔来也就容易多了。

 

1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景物

 

不管你的家乡在农村还是城市,但凡写家乡,都离不开写景,选准特色景物很重要,它是写好家乡的关键。家乡美丽的景点往往不止一两处,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怎么办?那就选特色最明显、印象最深刻或感情最深的一两处写下来,比如重庆的解放碑、杭州的西湖、武汉的黄鹤楼……当然,所选的景物必须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如写《我爱家乡的韩江》一文,重要的是找准韩江与其他江河的不同处来:它的水面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小溪一样清澈见底,像湖面一样水平如镜);韩江大桥有哪些特点?全长1978米,宽4米。能同时容纳4辆卡车并排行驶;站在大桥上看到了什么?岸边黄沙、江面船只、堤上花树行人;江堤上有哪些特色种植?(荔枝、番石榴、香蕉树);人们的生活与韩江有什么关系?(江水造福一方)等,将这些景物一层层展开,韩江不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吗?

 

2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特产

 

特产是一个地方有的、闻名遐迩特色。它可以是水果、鲜货、腌腊等农副产品,可以是小吃、点心或其他食品,也可以是传统手工艺品等。有很多地方,就算我们没去过,它们的特产也早就如雷贯耳了,比如重庆的火锅、北京的烤鸭、杭州的东坡肉……所以,写家乡,我们也可以从介绍家乡的特产入手,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大受欢迎。描述特产时,要抓住它的特点来介绍,写清楚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也可以介绍特产的种植、价值、用途;而对于特色食品还可以介绍制作原料、加工方法、风味特色以及相关的传统等,让大家对你所介绍的特产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如《我爱家乡的榨菜》一文,按照时序,先写秋季榨菜的下种、移栽,再写春季砍菜、削叶、装袋、搬运的繁忙收获景象,最后简要介绍修整、淘洗、风干、脱水、腌制、细加工、拌料、装袋(坛)等厂内加工程序,于是,这一特产便让读者有了比较直观真切的感知。

 

3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风俗人情

民俗人情,代表着一个地方最大的特色,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果能从这个方面展现家乡风貌,一般说来是很有趣味的。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来写,从一次春联张贴中、一次花灯制作中、一次龙舟竞赛中、一次走亲串友中、一个街头见闻中,选取自己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通过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淳朴敦厚的民风习俗,从这个角度作文,往往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如《家乡美》一文,就是从家乡小吃豆花中,来表现家乡民风和睦淳厚的范例。当你读到“要是你没带钱,没关系,尽可以赊账”,“日后你到底会不会给钱,不在乎”,相互之间的信任,为社会奠定了和美的氛围。这样的家乡谁不爱呢?

 

4

取材建议之家乡的变化

 

家乡,伴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写好家乡的变化,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家乡的环境、房舍、街道、河流、桥梁、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观察、访问、对比,去感受和体验家乡变化的内容。表面看,家乡变化的作文不难写,实际上学生最怕写,原因是容易写成流水账。所以,我们要抓住家乡变化最大、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个方面,将过去和现在,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不妨采用小记者采访家乡新貌、听某人讲述家乡变化,或者以其他新颖的格式来写,效果定会不错的。

 

<写作点津>

 

1

写出个性

你的家乡有山有水有特产,人家也有。只是这里的山水特产,绝不雷同于人家的山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呢?很简单,只需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你自会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像前面例文那样,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造成“千城一面”的作文窘境。

 

2

莫忘情点

写家乡,往往是为了表达爱乡之情。因此,要贯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进而使读者产生愉悦陶醉之情。比如《我的家乡在赣州》一文中,开篇和结尾直抒胸臆,赣州“是个好地方”,一下子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热情;接着在每段的开头都以“好地方”,引领下文,把自己的爱乡之情自然地贯注于字里行间,通过细节感染读者。

家乡美!只要怀着对家乡饱满的热爱之情,去观察,去发现,我们就一定能把家乡别具一格的美书写出来,让它成为祖国壮丽画卷中的一片璀璨的色彩。

 

 

1

我的故乡在基隆

作者:[中国台湾]余至青

 

基隆,是一个多雨又充满浓浓古意的雨都。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基隆,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这个城市民风纯朴,到处都充满了人情味!”现在,就让我好好介绍它吧!

这个美丽的雨都——基隆,位于台湾岛北部,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因为靠海的原因,这里的渔产非常丰富。在和平岛或是碧砂渔港,就可以吃到非常好吃又新鲜的海产。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现捞”的海鲜吧!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听说过“现倒”的海鲜呢?“现倒”的海鲜就是不久前捞上来,现在才“倒”下去的啦!这可是基隆渔市的特点之一哦,有趣吧!

说起基隆,庙口的小吃街可是闻名遐迩[xiá ěr]。走在庙口的小吃街上,各种美味食物琳琅满目,人气最旺的是“天妇罗”和“鼎边锉”:“天妇罗”用上等的鱼浆制成,现炸的“天妇罗”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鼎边锉”也是既传统又美味,口味非常独特。一到傍晚,慕名而来的游客把庙口挤得水泄不通。尤其到了节假日,庙口简直人满为患。

接下来,我为你介绍几处观光景点:中正公园风景优美,花木扶疏;天鹅洞古意盎然,令人流连忘返;和平岛也不错,偶尔我也会和家人到那儿吹吹海风,站在大石头上眺望碧蓝的大海……哇!那种舒畅的感觉真棒!古迹则有海门天险、二砂湾炮台和大武仑炮台等。这几处观光景点都非常具有历史价值。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最喜欢到中正公园看大佛像。

基隆,基隆,这个可爱又美丽的雨都,是我永难忘怀的故乡。

 

点评

作文重点介绍了基隆的位置(台湾岛北部,三面环海,一面靠山)、鱼市特点(现倒),观光景点(中正公园、天鹅洞等),而重点介绍了风味小吃“天妇罗”“鼎边锉”的人气旺盛,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可以说,基本抓住了家乡的景、物特征,张扬了基隆的个性。


 

2

家乡美

作者:冯译颐 重庆市潼南区卧佛镇小学四年级

指导老师:陈倩

 

我的家乡在一个不出名的地方,那里没有灯红酒绿的街道,没有绚烂夺目的霓虹灯,没有车水马龙的公路,但是在我心里她依旧美丽迷人。

家乡美,美在山水。当太阳冉冉升起,洒下万道金光,山被照得灿烂夺目,金色给山绣上了花边,勾勒出它的轮廓,绿色被阳光赋予了生机。雾,奶白奶白的,给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脚下欢快地流淌,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起朵朵浪花。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仿佛随着溪流在歌声中翩翩起舞。山水环绕下的家乡,生气勃勃。小贩的吆喝声有力而沉稳,街道上卖豆花的银铃“叮铛叮铛”,为早晨拉开了帷幕。

家乡美,美在人和睦。若有什么难处,只要你开口,必定有人来帮你。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其实,都是家乡人。豆花是家乡的特产,大街上,公路旁,老有人吆喝“豆花——豆花”。累了,饿了,来一碗白白嫩嫩的豆花,满足的笑容就会挂在大人孩子的脸上。要是你没带钱,没关系,尽可以赊账。大家都乐呵呵的,大概是信任让人们特别满足吧。

我生长在家乡的怀抱,我爱家乡,爱她的每一条小道,爱她的每一处风景,爱她的每一丝气息。

 

点评

小作者分两部分描写家乡的“美丽迷人”。前部分写家乡的山美水秀,尤其注重了对微小细节的刻画,如早晨的山色雾状、溪水的浪花和岸上的野花相映成趣。后部分以“豆花”这一特色美食为线索,来表现家乡淳朴、敦厚、诚信的风物人情,写得十分精巧别致。可见,乡土民风也是一种代表家乡特色的内容。


 

3

我爱家乡的韩江

作者:蔡汶纯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市头小学五(1)班

 

在我的家乡,流淌着一条母亲河——韩江。

当天空中出现了一丝光时,苏醒的韩江正张望着世界。水是静的,偶尔起了一个波纹,太阳慢慢爬上天空,水边已有了动静:妇女们拿着衣服过来洗,打太极拳的人们慢悠悠地运动着,还有着一两个小孩子正在呼吸新鲜的空气,韩江充满了生机。

风轻轻地吹过,夕阳下的韩江像一位新娘。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就像一块金子碎了似的。鱼儿呀,悠闲地游动着,晚归的几支小船也慢慢地靠了岸。有几个小孩子脱下了鞋,放下了书包,在江边的芭蕉林里穿梭着,摘下几个芭蕉,咬一口,满脸都是快乐。又一阵风吹过,水上起了一圈圈涟漪,四周的树、花、草也似乎在跳舞。

夜已悄悄来临,月亮慢慢移到了江面上,许多人在堤上散步。深夜,人逐渐少了,韩江此刻又像一位庄严的老人,静静地凝视着岸上。韩江慢慢地入睡了。

我爱家乡的韩江。我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清澈,爱她的甘甜,也爱她的清凉。

 

点评

韩江,代表着家乡,这是小作者把笔触伸向韩江的原因。这条江有什么不同于别处江河的特点呢?小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江边的景物。先写早上韩江的醒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再写傍晚的景色与人物的活动;后写夜晚的韩江渐静并入睡,层次很清晰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韩江的由衷热爱,也扣应了命题。文章的不足处是:韩江的特征不太突出,假如把地名“韩江”,换为“榕江”、“练江”等,是不是也可以说得通?

 


 

4

我爱家乡的榨菜

作者:邬迪 重庆市涪陵区城七校四(2)班

指导老师:罗伟


我的家乡重庆涪陵,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特产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清脆可口、鲜香味美的榨菜了。

每年十月前后,榨菜开始下种。大约十一月上旬,菜苗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每到这个时候,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农民的身影,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拨苗,或栽植,或施肥,或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欢声,到处都有笑语,好不热闹!

到了次年二、三月,大约春节前后,榨菜长成了,涪陵人称之为“青菜头”。这个时候,是榨菜收割的季节,也是农民们一年中最繁忙、也最辛苦的时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赶到了地里,砍菜、削叶、装袋、搬运,从早忙到晚,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他们一个个都笑容满面的,这是因为,榨菜丰收了,生活将会更好。

榨菜收割以后,农民闲下来了,该是工人们忙了。榨菜一进加工厂,马上面临一场暴风雨式“袭击”:修整、淘洗、风干、脱水、腌制、切块(丝、粒)、拌料、装袋(坛)……最后,就变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榨菜”,既可以上餐桌直接食用,又可以进厨房作为原料来烹制美味佳肴。

千年涪陵,百年榨菜。听说,涪陵榨菜还曾经被评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首。历史悠久的涪陵,孕育了鲜嫩香脆的榨菜。外出旅游,我喜欢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那里盛产榨菜。”对方常常会说:“哦!涪陵。”这个时候,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爱家乡涪陵,更爱家乡的榨菜。

 

点评

榨菜,是涪陵享誉中外的特产。小作者就抓住家乡涪陵的这一亮点,向我们展开推介内容。她从榨菜的下种、移栽,到收割、加工、腌制,一项项进行简要、有序,且明确地介绍,让读者对这一特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感知。在行文中,小作者将记叙、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综合运用,便有了生动优美、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言表达,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不失为一篇精彩的作文。


本文摘自《少年先锋报·先锋小作家》,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使用、转载、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