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你就运用了神奇的反转技能
文/肖醒悟
对同学们来说,写作文肯定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必须得认认真真地构思,认认真真地下笔,认认真真地修改,还得认认真真地总结,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有人告诉你,作文也可以像小品一样抖“包袱”,你一定不会相信吧?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这篇作文——
一封“遗书”
作者:菌菌
我7岁那年,特别爱喝八宝粥,经常央求妈妈给我买,可妈妈总是说没工夫。
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自己在家里玩儿,突然,我的“八宝粥瘾”又“发作”了,但很快我就发现墙角放着一盒八宝粥!啊,这一定是妈妈给我买的,可能还没来得及告诉我,真是太棒了!还真有点儿雪中送炭的味道。我不管那么多了,马上挽起袖子,吸吸大拇指,拿起瓶子一口气就喝了半瓶。呀,好酸!不好,这不是八宝粥,是——是毒药!我突然想起来,妈妈前几天说要买什么耗子药来着。天哪!我喝了耗子药还能活吗?一想到自己就要死了,我心里就埋怨妈妈太粗心了,没毒到老鼠却先把自己的孩子毒死了。可又一想:还不是我太嘴馋了,不然也不会喝呀!我马上好好打扮了一番,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抱上心爱的长毛绒狗狗,还哭着写了一封遗书,内容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儿子hē(喝)了你们放在墙角的hào(耗)子yào(药),马上就要sǐ(死)了,为我买花quān(圈)没多大bì(必)要,zhòng(重)要的是别忘了在我的fén(坟)上多放些八宝zhōu(粥)。
儿子:小伟
写完后,我就闭上眼睛,躺在床上等死。过了一会儿,果然浑身没有知觉了(其实是我睡着了)。后来我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喊声,我想我一定是到地狱或者天堂了,爸爸妈妈来看我了,而且还带着几瓶八宝粥。我便迫不及待地喊:“妈妈、爸爸,给我送八宝粥来了吧?快给我吧!我死后就等你们这瓶八宝粥了!”
听了我的话,妈妈先是一愣,然后紧张地看了一遍桌子上的“遗书”,马上飞跑过来听听我的心跳,一听还在跳,赶紧抱起我,准备去医院,可是在正要出门的时候,妈妈因为太紧张,把我的头撞到了门上,我当时疼痛难忍,“哎哟”一声,一下子把我喝八宝粥的美梦打破了。
妈妈一晃眼看见了墙角的瓶子,走过去一闻,哦,虚惊一场!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不会死的,你是把过期的八宝粥给喝了。你看你,以后可别再嘴馋了。”说完,把我抱得更紧了,我惭愧地趴在了妈妈的怀里。
《一封“遗书”》的情节很简单:“我”不小心把一瓶“毒药”(实际上是过期八宝粥)当成八宝粥喝了下去,想到自己会死去,于是“好好打扮了一番,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抱上心爱的长毛绒狗狗,还哭着写了一封遗书”,然后“躺在床上等死”时竟然睡着了。这下把爸爸妈妈吓得不轻,而妈妈“赶紧抱起我,准备去医院”时,“因为太紧张,把我的头撞到了门上,我当时疼痛难忍,‘哎哟’一声,一下子把我喝八宝粥的美梦打破了”。妈妈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小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式结构,前面一步步进行扎扎实实地铺垫,让读者依照自己的思维去预测结局:“我”中毒了,必须去医院抢救。而最后的“反转”更是引人发笑:仅仅是误食了过期的八宝粥,并无大事。正是“万万没想到”的结尾,才增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
什么是反转呢?读了这篇作文,我们已经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变成文字叙述:反转,指故事情节没有沿着它的正常规律发展,最后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神转折”,从而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用更简单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虚惊一场。写作文就像讲故事一样,唯有出人意料的转折,才会更加引人入胜。
那么,运用反转技法要注意什么呢?
一、事件的记叙与描写——常规写法
我们从《一封“遗书”》可以看出,运用“反转”技法,关键在于情节的结尾要出人预料,而文章主体部分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发生变化,只要按照常规写法,进行记叙和描写就行了。作为记事作文,其重点在于写清楚事件发展的过程,而《一封“遗书”》,就很注意对事件经过的记叙与描述。文章开头先引而不发,交代“我”偏爱八宝粥。而后便开始了事件的正叙:“我”想喝八宝粥的瘾发作了,凑巧发现了一瓶八宝粥,那是喜出望外,拿起就喝了半瓶。但从味道不对劲,发觉是“毒药”,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懊悔不及”、“换新衣”、“抱上毛绒狗狗”、“哭着写遗书”、“躺下等死”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孩子天真可笑的心理活动进行放大,运用常规写法制造了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效果,也为结尾的打开包袱逐渐做好了铺垫。
二、情节的发展和结尾——出人意料
成功的“反转”,要求结尾出人意料,以收到落差巨大的震撼效应。要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对材料进行构思时,一是要分析,这个素材能不能使用“反转”的结尾方式。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二是构思时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设计好出人意料的结尾,同时要把结尾的答案隐藏好,不能提前暴露。
从选材上说,《一封“遗书”》就适合抖包袱结尾法,因为故事的情节并没有沿着“中毒”、“抢救”这个一般思路的方向发展,儿时关键时候突然发生逆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从材料处理上说,小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写“我”中毒后等待死亡来临的情节上,他的“换新衣”、“抱上长毛绒狗狗”、“写遗嘱”等细节,无不流露出一个孩子处理问题的天真有趣。接着写妈妈发现后的紧张、忙乱,这些都是为了把“结局”藏匿起来,让读者把目光瞄向故事的过程,就在大家沿着正常思路去猜想:“真中毒了吗”、“送医院了吗”、“怎么救治的”时候,事态一下子来了个180度的转弯——“我”并没有大碍,只是虚惊一场而已!文章到此一下子产生了戏剧性变化,整个结局是出人意料的。
“抖包袱”式的作文技巧,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凡是一个素材的结尾,与事件的发展不一致的,一般说来,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处理。
操场“惊魂”事件
宁静のstar http://blog.xxt.cn/anningde
惊魂?看到这个词儿你一定会头皮发麻,小腿发颤,然后恐怖地想到某些可怕的东东……我猜得对吧?不过我想说的可不是这个,而是……
话说星期一,也就是我们这里开学的第一天,换了一个新的体育老师——张杰。看到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我们同学们哈,各个都是激动得要命,老师喊过自由活动后女生们就一堆一堆地站在一起谈论这个貌似很潮的体育老师。
我和我的好朋友陈晓璇哈,就直奔我们的根据地——栏杆旁边,一手拽着栏杆,忘乎所以地谈论起来。谈到忘情处,我们就激动得手舞足蹈的。就在这时,我们学校那个宇宙无敌严厉的体育老师,冲我们这边响亮地吹出口哨。本来忘乎所以的两个人一瞬间突然想起了实验中学在校十不准,有一条啊,就是不准攀爬栏杆。虽说我们这个事情哈,还没有到攀爬的地步,但是毕竟手也碰上了,所以估计也就离这个惩罚不远了……
我们俩战战兢兢地走过去,腿都软了哈……额滴天啊,额滴神啊,但愿这个老师今天没吃多鸡蛋布丁果冻,不要过度激动啊。呜呜呜,那我就惨了啦。俺的一世英名,可就毁得一塌糊涂了。我哀叹着我的命运咋如此不公,然后编好了认罪伏法的话,走近了那个老师……啊,上帝爷爷,保佑我吧!啊,哆啦a梦,你能帮助大雄,这次也帮帮安宁啊!
瞬间中,全操场仿佛都安静下来了。呜呜呜,都是些幸灾乐祸的小人啊,我怎么交了一帮损友啊,我不活啦。正当我的小心脏蹦蹦跳跳的,像我在蹦蹦床上一跳就停不下来一般的时候,那个老师竟然露出了一个恶魔般的微笑,把我给吓得,小心脏又开始更给力地蹦起来。唉,真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啊……我还是自求多福吧,可怜我爸我妈把我养得白白胖胖的,养得这么大……
谁知道,那个老师展现他那比笑猫的冷笑还要恐怖一百倍的皮笑肉不笑后,竟然说:“我叫的是那两个正在跑步的男生。”我,就像一个被放气了的气球,很快很快得像摊烂泥一样差点扑向大地妈妈。幸好那几个损友这个时候才来笑嘻嘻地扶着我,过了大半天,我才劫后余生般地感慨说——今天不是愚人节忒可惜了!
这篇文章就很注意对事件经过的记叙与描述。文章开头先采用了引而不发的手法,进行点题。而后便开始了事件的正叙: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们”正“拽着栏杆,忘乎所以地谈论”着很潮的新体育老师,“学校那个宇宙无敌严厉的体育老师,冲我们这边响亮地吹出口哨”,“我”估计离受到“惩罚不远了”。只好“战战兢兢地走过去”“ 认罪伏法”,这里采用了细节描写,把胆怯、无奈、哀叹和自认倒霉的心理一再进行放大、烘托、铺垫,运用常规写法制造了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效果。可是,当“我们”胆战心惊地走到老师面前时,事态一下子反转了——老师根本不是叫“我们”,他叫的是“那两个正在跑步的男生”。文章到此便突然产生了戏剧性变化,整个结局是出人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