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乐网

我的作文会唱歌

——巧用拟声词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丁维升

名师档案

丁维升,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昌邑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一、你了解拟声词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隆”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字的“沙沙”声。请看下面这段话:

“细雨刷刷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这段话写了雨、房屋、山、树、燕子等事物。同学们听到了“刷刷”、“唧唧”的声音。“刷刷”模拟下雨的声音,“唧唧”模拟小鸟的声音,它们统一被称作拟声词。

拟声词,也叫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咕咚咕咚”地滚、“哗啦哗啦”地响、“叽叽喳喳”地叫等。拟声词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得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课文中的拟声词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巧妙运用了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使文章有声有色。

 

1、刻画事物状态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写道: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这里的“啪啪”是鱼尾拍打湖面的声音,再现了鱼儿上钩的情景,同时也可见上钩鲈鱼的大,令人如见其形。

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9课《海底世界》一文中写道: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这里的“嗡嗡”“啾啾”“汪汪”是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令人如见其景。

 

2、渲染环境气氛

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课文第17课《少年闰土》一文中有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这里的“啦啦”是猹咬瓜的声音,鲁迅先生借助拟声词逼真地描绘出闰土月下看瓜的情景,表现出少年闰土生活的丰富多彩。

再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第14课《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这里的“嗡嗡嗡嗡”是上课前孩子们的说话声,“哗啦哗啦”则是上课时翻课本的声音,前后对比表现了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3、塑造人物形象

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一册课文第7课《彩色的翅膀》一文中写道: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里的“啧啧”的赞叹声伴随着细细地端详、轻轻地闻、慢慢地咬的动作,传神地勾画出战士们专注品尝西瓜的模样,还有他们心中那抑制不住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叫人久久难以忘怀。

 

三、观察积累拟声词

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看到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

听到泉水、小鸟、蝉的声音。

典型的拟声词:

1、轰隆隆、呼呼、哗啦

2、咯咯、嘿嘿、嘻嘻

3、啪、呜呜、噗哧

声音无处不在,听,大自然里河水“哗哗”,风吹树叶“沙沙”……大街上汽车“嘟嘟”叫,车铃“丁零零”……厨房里炒菜“当当”,汤锅里“咕嘟咕嘟”……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声音,把它放到你的素材库吧。

想一想,哪些场景里有丰富的声音,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将当时的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描写。

 

四、范文展示

1

早上天还没亮呢!我就被“马路大合唱”给吵醒了!拖拉机“卡尺卡尺”冒着烟向田野进发,运载沙土的卡车“吭哧,吭—哧—,呜—— ”费劲地爬坡,回城的小轿车娇“滴滴”地凑热闹,谁家飙摩托的少年展示名副其实的“呼”啸而过……最可笑的是,当我站在院门口睡眼惺忪地望向马路的时候,那辆满载着上班族的大巴车“吧”只响了一声,好像是谁屁放了一半又怕被人发现,害羞地硬生生憋回去了似的。

——刘心池《乡村清晨进行曲》,山东威海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

 

2

水龙头“哗哗”和水盆吵起架,小青菜们一头扎进了水盆,洗了个舒服澡。煤气灶“噼里啪啦”,火苗“喇喇”地窜了出来。油“滋滋”地跳着舞,小青菜们跳进了铁锅,铁铲“叮叮”地翻炒着,像和亲爱的铁锅兄弟打招呼。(《勤劳的爸爸》)

 

3

森林音乐会

作者:沈展 江苏省锡师附小阳光校区六(4)班

 

太阳下山了,森林里响起了一阵“哗哗”的流水声,紧接着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森林交响曲”拉开了序幕。

首先为大家表演的是青蛙乐队,他们整齐地排列在池塘的荷叶上,随着指挥啄木鸟先生一挥翅膀,蛙群便“呱呱呱”地开始了忽快忽慢、忽高忽低的合唱,乐队的鼓手热情地敲击着脚下的荷叶,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扑通”、“扑通”,小溪里的鱼儿仿佛受到了歌声的感染,接二连三地跃出水面,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一曲告终,啄木鸟先生一个手势,鸟儿们“哗啦啦”飞上了高高低低的枝桠,唱响了森林交响曲的主旋律。百灵鸟的歌声婉转动听、夜莺的歌声清脆悦耳,观众都深深地陶醉了。

小动物们也加入了表演的行列。兔子用后腿“通通通”地敲击地面,跳着滑稽的“踢踏舞”。“唧唧”,“啾啾”,金铃子、蟋蟀、纺织娘在草丛中唱起了歌。萤火虫不知道从哪里飞出来了,提着一个个“小灯笼”飞来飞去,照亮了整个舞台……

(指导老师:海蓝)

 

小编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使用象声词一定要准确、恰当,千万不能‘张冠李戴’。另外,要注意象声词不要使用得太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