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剑雄
铜钱与铁钱
狮子大王很想找一个聪明的动物帮助它管理动物王国,但是怎样才能够从众多的动物中找出一个配得上聪明称号的动物呢?经过冥思苦想,狮王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它让手下将1000枚铜钱和10枚体积稍大一点的铁钱放在一个盆子里,然后把这个盆子摆在王宫的门前,盆子的旁边立着一个告示牌,上书:“谁若能在两分钟时间内从盆子里拿走所有1000枚铜钱,留下铁钱,谁就能得到这1000枚铜钱,并且得到狮子大王的重用。”
看到有如此的好事,动物们都一窝蜂地来到王宫门前。熊、狼、虎、豹及猪、羊、牛、马等都先后上去试了一下,结果没有一个动物能在规定的两分钟时间内一次拿走盆子里的所有铜钱。
这时狐狸走了过来。它首先拿出一块包布,不慌不忙地将它铺放在地上,接着迅疾将盆子里的铜钱和铁钱一起倒在包布上,然后快速找出那10枚铁钱,将其放回盆中,轻而易举地在两分钟时间内从盆子里拿走了所有的1000枚铜钱,并因此得到狮子大王的重用。
为什么其他的动物没能在两分钟时间内拿走所有的铜钱,而狐狸却做到了呢?因为那些动物眼里只看到了盆子里的铜钱,而没有在意铁钱;狐狸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注意到了铜钱与铁钱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它仅仅只用了别的动物拿出全部铜钱的百分之一的时间便达到了目标,得到了全部的铜钱。
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不要只盯着目标,而应把眼光和精力放在如何达得目标上。
狐狸再骗三骗乌鸦
话说狐狸骗乌鸦唱歌,叼走了它嘴里的肉后,乌鸦既后悔又气恼。它发誓,今后一定引以为戒,再也不上狐狸的当了。
过了几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狐狸看到后,又跑到树下大赞乌鸦羽毛美丽、歌声动听,说很想再欣赏一次乌鸦的天籁之音。可是,无论狐狸这次怎样花言巧语,乌鸦就是一声不吭。正在这时,狐狸看到一向让乌鸦仰慕不已的喜鹊刚刚停在另一棵树上,马上想出一个新的花招。
它高声对喜鹊说:“你知道吗?乌鸦昨天偷吃了我的一块肉,却不知道我把哑药掺在肉里面了!现在,它已经变成不会说话的哑巴啦!”
乌鸦很害怕被喜鹊看不起,急忙为自己辩白:“我什么时候变成哑巴……”不料,它刚一开口说话,肉又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又过了几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狐狸看到后,又跑了过来。不过,它这次没有故伎重演,而是站在树下扯着嗓子告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们,说乌鸦是个大傻瓜,它两次叼在嘴里的肉,都被自己轻易骗走了。
乌鸦一向很爱面子,见狐狸当众讥笑自己,怒不可遏,忍不住破口大骂狐狸是个臭不要脸的大骗子。不料,它刚一开口说话,肉又掉下去了……
看到狐狸叼着肉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乌鸦悔恨加交,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这样傻,竟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狐狸骗呢?”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狐狸讨饭
狐狸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就装成聋哑人在大街上讨饭。它在地上放了一只碗,旁边用纸条写着一行字:我是聋哑人,被骗子骗了,请大家支助我一点银两。
这时,牛和马、驴、羊、鹿等动物从此经过。看到狐狸用这种方式骗钱,牛很气愤,决定当众揭穿它。于是,它用很关心的口吻对狐狸说:“我们大家都很想帮助你,但是我们都不识字,请问,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呀?”
狐狸小声说道:“上面写的是‘我被骗子骗了,没钱吃饭,请大家支助我一点银两。’”
牛显得很吃惊地说:“你不是聋哑人吗?原来是骗人的呀!”
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狐狸灰溜溜地跑开了。
写作小课堂
寓言及作文的长与短
寓言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最基本的特点是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寓言大都短小精悍,采用的是概括性很强的叙述方式。但是,有些寓言由于作品自身的需要或读者对象的不同,比较偏重于故事性,因而篇幅相对较长。如此,就有了一个疑问:我们在写作寓言的时候,到底是写长好还是写短好?
其实,这没有绝对的标准。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寓言为例,《守株待兔》不足百字,《东郭先生和狼》却长达二千六百余字。所以,无论是写作寓言或是写作其他体裁的文章,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将篇幅的长短、文字的多少作为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首先学会将作文写长,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学会将其写精。这既是应试作文的需要,也是今后走向社会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将作文写长、写好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做到“六多”,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背记、多写作、多修改。
学会将文章写长,说明你善于积累,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会将文章写精,说明你善于提炼,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本文节选自《少年先锋报·初中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改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