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乐网
脑洞时间
或内容奇特,或立意别出心裁,或古文今说,故事新编、寓言故事、原创小小说……这是想象力爆发的营地。
或内容奇特,或立意别出心裁,或古文今说,故事新编、寓言故事、原创小小说……这是想象力爆发的营地。
眼见未必为实
2021-11-08 10:45:29
文/桂剑雄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看到的也不能完全相信。简单地说,就是“眼见未必为实”。下面这个故事,也许可以加深你对此话的理解: 东汉末,曲阜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孔融四岁那年,妈妈有天买回一些梨,洗好后拿了七个放在桌上,让儿子们各自拿一个吃。孔融当时正好坐在桌旁玩耍,却率先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后,问孔融:“桌上的梨,你有最先的选择权,为什么你不去挑最大的,却要拿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最小的留给他吃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作为哥哥,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才对。”这件事情很快从曲阜传遍全国,孔融成了孩子们争相学习的榜样。由于学习勤奋,善于思考,所以父亲外出拜客时,总是乐意带上孔融。十岁那年,孔融随父亲到洛阳去拜见河南尹李膺。不料,却吃了闭门羹。因为李膺当时名声极大,非当世名人和通家者,一概不见。执着的孔融很不甘心,决定背着父亲单独去见李膺。他大摇大摆地来到李府,对守门者说:“我是李膺的通家子弟,请予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却实在想不起这个小孩和自己的家庭究竟有什么关系,于是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是世交,可我怎么想不起来你是谁啊?”孔融微笑着说:“五百年前先祖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五百年就有师生之谊。你我是李、孔的后人,我们两家不是累世的通家吗?”李膺见他语出惊人,不禁暗暗称奇。经过交谈,方才知道,眼前的这个小孩,正是当年那个因让梨而名扬天下并让广大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津津乐道的孔融。于是忙把他请入内室,让夫人招待他。李夫人见了孔融后,非常高兴,当即将四岁的小女儿叫出来,告诉她说,面前的这个哥哥,就是那个多次给她讲的、主动让梨的孔融。介绍完后,便去拿吃的东西款待小客人。小女孩很喜欢孔融,遂缠着他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李夫人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托盘,托盘的上面放着三个梨。李夫人将托盘首先递到孔融面前,让他先挑一个。孔融没有客气,便拿起一个最小的吃了起来。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不禁让他瞪大双眼,以至张大着嘴巴忘记了吃梨。原来小女孩歪着脑袋端祥着两个梨,摸一下这个,看一下那个,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那个稍大一点的梨,啃了一口后,又马上放下,接着又去拿另一个梨,可刚刚啃了一口,又马上放下,转而又去拿那个最先选的大梨吃!孔融正想指责小女孩自私,这时小女孩的妈妈问道:“你为什么不向哥哥学习,反而要把本属于我的梨子也咬去一口呢?”小女孩一脸认真地指着托盘里的梨子说:“妈妈,你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个留给你吗?因为它最甜,我刚才尝过了,它比我现在吃的,要甜很多很多哩!”听了女儿的话后,李夫人脸上漾起了幸福的笑容;一旁的孔融听了,却羞愧得赶忙低下头去,不好意思地吃起梨来。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无论看见什么,都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用心观察、冷静思考,因为“眼见未必为实”。唯有如此,才能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犯或少犯错误。  写作小课堂多读国学精典,提升写作能力国学,即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学术。它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个朝代的各类文化和学术。多读国学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首先,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智慧和养分。比如,本期寓言开篇所引用的孔子语录,就是源于国学经典《吕氏春秋》中的寓言故事《颜回攫食》。再比如,本期寓言故事的引子——“孔融让梨”,就是出自国学经典《世说新语笺疏》及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其次,国学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力。我们现在使用的白话文和绝大部分成语,都源于承载了数千年文化的文言文,因此,学习国学经典是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法宝。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受过国学经典熏陶的人,语言不会粗鄙,文字不会拙劣。第三,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表达思想和追求真善美,也就是古圣先贤说的“文以明道”“文以载道”。“道”在哪里?它就在国学经典里。所以,只有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才有助于完美人格,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带疑问的故事?
2021-11-08 10:44:02
文/桂剑雄  天为什么变黑了驴子和马共同拉着一辆车子前行,天突然变黑了。驴子说:“已经晚上了,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马怀疑地说:“怎么会呢?从作息时间推测,现在不可能是晚上,何况刚才还阳光明媚!”驴子说:“只要是天黑了,就是晚上,这永远不会错!”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正相持不下,天又慢慢变亮了。——原来,它俩遇到了日全食。不久,驴子和马搭乘一列铁路敞篷货车出行。货车行驶途中,突然又漆黑一片。驴子说:“真有意思,我们又遇到日全食了!”马怀疑地说:“怎么会呢?听说日全食很少见的,现在应该是晚上!”它俩各执一词,正相持不下,天又突然变亮了。驴子得意地对马说:“我说刚才遇到日全食了,你还不信!”马羞愧地说:“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你说得对,刚才我们真的又遇到日全食了!”这次,它俩都错了。——因为货车刚才正好经过一个大山洞。不爱动脑子的人,总喜欢用既有的经验看待一切,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而有的人虽然也动脑子,却仅仅停留在肤浅层面,所以他们也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假象所迷惑。  月亮大还是星星大在一次动物大会上,猩猩问猴子说:“你知道是月亮大,还是星星大?”猴子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月亮比星星大!”动物们听了,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猴子知道自己答错了,脸红得就像它的腚一样。接着,猩猩又问狗说:“你知道是月亮大,还是星星大?”狗怕答错了,便说:“奇怪,我为什么要知道是月亮大,还是星星大?”猴子的回答是可笑的,因为它不懂装懂;然而狗的回答却是可怕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想懂,以至连害羞的机会都失去了。  这个合起来的字念什么张三喜欢吹牛,同村的王二经常当众数落他。张三觉得很没面子,一直耿耿于怀。盛夏某日,张三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跟王二吹牛,说他家的小狗很聪明,不仅认识很多常用字,还能说出所有的单音字。见张三如此夸口,王二忍不住又当众指责他:“说话要诚实,不能为了吹牛,就去说些违背常理的话!”“你不相信?”有备而来的张三底气十足地说,“那我就用事实说话,证明我所言不虚!”于是,张三将他家那只训练有素的小狗唤过来,问道:“如果生意做得红火,可以用哪个常用字表达?”说罢,伸出一根手指头。小狗当即叫道:“旺!”接着,张三又问它:“如果我往远处看,可以用哪个常用字表达?”说罢,伸出两根手指头。小狗马上叫道:“望!望!”“这个可能太简单了,我再问你一个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让大家、特别是让王先生相信你确实识字。”随即,张三又问它,“有一个常用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王先生的姓,你现在就告诉我们,这个合起来的字念什么?”说罢,伸出三根手指头。小狗立刻大声叫道:“汪!汪!汪!”王二见张三如此戏弄自己,气得直翻白眼。就在这时,王二的儿子走了过来——他是某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暑假前刚刚获得校际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小王不紧不慢地问张三:“张伯伯,如果您家小狗真的认识很多常用字并能说出所有的单音字,那就请您让它告诉我们:有一个常用字,左边是‘弓’,右边是‘长’,这个合起来的字念什么?要是它实在不知道答案,那您就告诉它这个字是您的姓,念‘张’,然后再让它跟着您当众念出来,行吗?”听罢这番话,张三顿时哑口无言。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他只好领着小狗灰溜溜回家了。   写作小课堂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通常由标题和内容两部分组成。一篇文章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它的内容质量,但标题是传给受众的第一信息——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好标题应该具备以下三点:一是准确。标题必须符合文章的内容,文字贴切、恰当。文不对题或故弄玄虚、文字晦涩难懂的标题,只能败坏阅读的兴致。二是简练。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必须简短凝练,力避冗长。比如,本期的三则寓言虽然都是用疑问句做标题,但都省略了可有可无的问号——因为读者可以看出来。三是新颖。标题应不落俗套,给人新鲜感。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颖有趣的标题才能吸引读者将文章读下去。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好标题是内在美(智慧美、思想美)与外在美(语言美、形式美)的统一;它可以是表层含义(字面意义),也可以是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在考场上,除了命题作文,大部分作文都需要我们自己拟定标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快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意料之外的故事
2020-12-15 10:16:32
文/桂剑雄 “神算”失算 民俗专家偶遇一摆摊的算命先生,便径直走过去,请他为自己看手相。算命先生见民俗专家气度不凡,很客气地问道:“先生是什么职业啊?”“我在一个大学教书,专教民俗。”民俗专家边说边将右手伸了过去,“我想请你帮我看看运程。”算命先生很奇怪民俗专家的举动,但为了不影响生意,就笑着去拉民俗专家的左手,说:“先生是在考我的专业知识吗?不瞒您说,我干这一行已经四十年了!”民俗专家快速将左手移开,说:“我相信你的话,请你还是看看我的右手吧!”算命先生很认真、很仔细地看了看民俗专家,有些迟疑地说:“难道您不是男士,而是……女士?”民俗专家哈哈一笑,说:“你看我这满脸的胡须,还有这说话的粗嗓门,会是一个女人吗?”算命先生听罢,也乐了:“既然如此,那就请先生不要开玩笑了,而且我也知道你这民俗专家的身份是假的:你连最基本的男左女右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民俗专家呢?你来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因为我是公认的神算!不是吹牛,我算命的水平早已达到极致,只要瞅一眼看相人的手,便能准确道出他的运程,可信度百分之百!不像那些半瓢水,非得拉着看相人的手去反复摸看!”他唾沫横飞地一边起劲说着,一边不由分说地强行将民俗专家的左手拉过来,真的只瞥了一眼便放下了,然后开始喋喋不休地为他算命。民俗专家一直微笑着听算命先生在那胡诌八扯。等到算命先生终于说完了,民俗专家冷冷地说道:“我这左手是安的假肢,难道你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吗?”写作小课堂“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寓言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手法。所谓“意料之外”,是指事情的结果不在事先的估计之中,让人完全想不到;“情理之中”是指这个想不到的结果经得起推敲,完全符合作品的逻辑。在文学创作中,这种让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表现手法,既趣味盎然,又回味无穷,常有令读者忍不住回过头来再读一遍的冲动。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说我们在学习叙述性文章时,老师经常讲到的铺垫和伏笔。铺垫是一种烘托手法,它是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式描写;伏笔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铺垫和伏笔都是常见的写作技法,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让文章前后照应,使读者看后不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者的区别在于,铺垫是在前面有所交代,以便后面出现高潮;伏笔是在前面设下包袱,在后面将其抖开,以便别人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好多“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其实是作家精心构思的结果。这种出奇制胜、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内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好好借鉴。  (本文选自《少年先锋报·新读写初中生》,未经许可,禁止使用。)
学识和经验的作用
2020-09-16 15:57:53
文/桂剑雄一位学富五车的智者归隐江湖做艄公,依靠一条小船在渡口摆渡过活。有一天,一个不学无术的年轻人要过河办事。智者提醒说:“过一会儿可能会风雨大作,我劝你再等等,先别急着过河。”年轻人不相信:“你是怎么知道的?”“以我的学识和经验。”智者回答说。“老天的脸说变就变,谁都捉摸不透。”年轻人摇摇头说,“充其量你就是一个摆渡人,在这方面能够有什么学识和经验?”智者笑道:“学识和经验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展现它们的作用。”年轻人不耐烦地说:“别跟我说这些高深莫测的大道理,我现在有急事要办,非乘船过河不可!”见年轻人执意要坐船,智者无奈,只好找来一个救生圈递给他说:“既然你如此执着,那就请你将这个救生圈背在身上。否则,断然从命!”年轻人见智者态度坚决,只好照办。当小船行驶在河中央时,暴风骤雨果然如期而至。尽管河水波涛汹涌,但在智者稳而有力的操控下,小船颠簸前行,缓缓摇向对岸。眼看就要到岸了,不料,这时年轻人立脚不稳,一个趔趄从船上掉到了河里……年轻人被救上岸后,感激地对智者说道:“幸亏您让我背上了救生圈,否则,我命休矣!”智者笑着告诉年轻人说:“你现在明白了吧,学识和经验就好比这个救生圈,也许平常看着没用,但是一旦到了关键的时候,它们的作用就会立刻突显出来。”   写作小课堂人物寓言及其写作人物寓言就是以人为主人公的寓言。与较多运用拟人艺术手法的西方寓言不同,中国古代寓言大多数是人物寓言。比如,我们熟知的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杞人忧天》《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等,便都是人物寓言。写作人物寓言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故事中的人物要全部由人承当,如某农夫、某傻瓜、某懒汉等。若用大家熟知的古代人物来写,就必须得符合其历史定位,例如不能将东施写成美女、将西施写成丑妇。二、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本期的三则寓言故事,就是分别围绕“知识和经验很重要”“爱护环境要从点滴做起”“遇事要善于思考”三个方面写的。三、故事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给人以启迪。比如,我国古代人物寓言虽然大多篇幅短小,但都具有形象生动、意趣盎然和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特点。显然,无论是本期的人物寓言还是上期的拟人寓言,都是通过一则故事去讲一个道理或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露痕迹地将中心思想呈现出来。这种表述方式很容易让人接受,值得我们在叙事作文中学习和借鉴。(本文选自《少年先锋报·新读写初中生》,未经授权,不可使用。)
猩猩与警察(外一则)
2020-07-01 15:21:30
文/桂剑雄桂剑雄简介桂剑雄,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寓言集《求猫派虎》获中国寓言文学最高奖项金骆驼奖创作金奖。寓言入选北师大主编的两本汉语课本和众多省市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试卷、作文试题及高考作文素材。苏门答腊猩猩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的濒危物种,也是警察重点保护的对象。有一天,一只苏门答腊猩猩仗着自己受到人类保护,大摇大摆跑到一个农户家去偷东西吃。吃饱喝足以后,它顺手牵羊偷走了一把弓和三支箭。返回途中,它看到有个人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旁边放着一支步枪。猩猩一向反感拥有枪支的人,就想凭借手上的武器好好羞辱他一番——早前,当地的农民为了防止农作物被猩猩偷食,曾经用气枪吓唬甚至射杀过它们。乘那人不备,猩猩上好一支箭,然后蹑手蹑脚靠近他,拉开弓箭瞄准说:“我听说做俯卧撑很好玩的,如果你不想被我射死,那就老老实实趴在地上给我做20个俯卧撑!”那人本是来此执行保护猩猩任务的警察,他见猩猩拉开弓箭瞄准自己,一下懵了,只好按照猩猩的指令,趴在地上做俯卧撑。不料,他刚刚做罢5个,猩猩就一箭射在他的身旁,命令说:“动作太慢,加快!”警察看了猩猩一眼,见它很快又上了一支箭,只好加快速度更加使劲地去做俯卧撑。不料,他刚刚做完10个,猩猩又一箭射在他的身旁,命令说:“用双手做太轻松了,改用单手做!”警察又看了猩猩一眼,见它很快又上了一支箭,只好马上改用右手去做俯卧撑。不料,他刚刚做到15个,猩猩又一箭射在他的身旁,命令说:“用右手做不算本事,改用左手做!”警察又看了猩猩一眼,发现此时它的手上已经没有箭了,于是快速端起旁边的步枪,起身瞄准猩猩,吓唬说:“我听说做倒立很好玩的,如果你不马上靠着大树做倒立并同时闭上眼睛的话,那我就行使自卫权一枪崩了你!”猩猩知道步枪的厉害,生怕小命不保,吓得赶紧按照警察的命令去做——警察离开好半天了,它都一动不动地倒立在那儿,不敢睁开眼睛。无论你多么反感谁,也不能逞一时之强去羞辱人家——因为辱人者必自辱,古今中外皆然。  谁在保护金丝猴在云南西北部的大山里,栖息着一群活泼可爱的金丝猴。与其他猴类相比,金丝猴们显得特别漂亮:金色柔软的长毛,犹如艳丽的蓑衣,既耀眼夺目,又极其耐寒。因此,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想方设法猎杀它们,再用其珍贵的皮张去换取钱财。血的教训,令金丝猴们从小就懂得要远离人类。由于人类的猎杀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金丝猴的栖息地越变越小。很多年以后,一只很有灵性的金丝猴觉得再这样下去,它们非绝种不可。于是,它每天跑到附近的一个寺庙去,祈求佛祖和菩萨保佑它们。一日拜佛返回,这只金丝猴偶然遇到一群进山考察的人。它惊喜地发现,这群人非但没有伤害自己,还显得特别友善。它想,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神仙保佑的结果。返回后,它将见到的一切告诉了所有的金丝猴。起初,金丝猴们谁都不相信它的话。但是经过观察,它们发现,自从那只金丝猴拜佛归来,就再没见过有人跑来猎杀它们了。因此,它们也渐渐相信了那只很有灵性的金丝猴的话,认为这一切都是它祈求神仙保佑的结果;于是纷纷效仿,也争相跑到寺庙去跪拜,祈求佛祖和菩萨继续保佑它们。一位动物保护专家看到金丝猴们这样虔诚地去寺庙祈求、跪拜,不禁摇头苦笑:“可怜的金丝猴啊,你们知道吗?这哪里是佛祖和菩萨在保佑你们,而是因为你们都快濒临绝种,已经珍稀到属于国宝级的动物了,人们才如此善待你们的啊!残酷的现实让人类明白,如果再不好好保护大自然、再不好好保护你们和所有的野生动物,那他们也将最终毁灭!”   写作小课堂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过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就是指的多观察。观察和阅读一样,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是要用眼睛看。所谓用眼睛看,就是用眼睛去观察事物,再把看到的东西转化成文字写下来。比如,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咏鹅》一诗,就是在他仔细观察了鹅的色泽、形态、声音、动作后,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在水中嬉戏时的情景。二是要用心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论是写叙事作文,还是写童话寓言,都要从熟悉的事物入手,不仅要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心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三是要动手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唐代诗人李贺为了写诗,每天锦囊不离身,走到哪里都细心观察,随时将触景生情想到的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中。由于他认真观察生活,所以他创作的诗作才不落窠臼。(本文选自《少年先锋报·新读写初中生》,未经授权,不可使用。)
狐狸的故事
2020-05-12 15:45:50
文/桂剑雄 铜钱与铁钱 狮子大王很想找一个聪明的动物帮助它管理动物王国,但是怎样才能够从众多的动物中找出一个配得上聪明称号的动物呢?经过冥思苦想,狮王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它让手下将1000枚铜钱和10枚体积稍大一点的铁钱放在一个盆子里,然后把这个盆子摆在王宫的门前,盆子的旁边立着一个告示牌,上书:“谁若能在两分钟时间内从盆子里拿走所有1000枚铜钱,留下铁钱,谁就能得到这1000枚铜钱,并且得到狮子大王的重用。”看到有如此的好事,动物们都一窝蜂地来到王宫门前。熊、狼、虎、豹及猪、羊、牛、马等都先后上去试了一下,结果没有一个动物能在规定的两分钟时间内一次拿走盆子里的所有铜钱。这时狐狸走了过来。它首先拿出一块包布,不慌不忙地将它铺放在地上,接着迅疾将盆子里的铜钱和铁钱一起倒在包布上,然后快速找出那10枚铁钱,将其放回盆中,轻而易举地在两分钟时间内从盆子里拿走了所有的1000枚铜钱,并因此得到狮子大王的重用。为什么其他的动物没能在两分钟时间内拿走所有的铜钱,而狐狸却做到了呢?因为那些动物眼里只看到了盆子里的铜钱,而没有在意铁钱;狐狸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注意到了铜钱与铁钱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它仅仅只用了别的动物拿出全部铜钱的百分之一的时间便达到了目标,得到了全部的铜钱。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不要只盯着目标,而应把眼光和精力放在如何达得目标上。  狐狸再骗三骗乌鸦话说狐狸骗乌鸦唱歌,叼走了它嘴里的肉后,乌鸦既后悔又气恼。它发誓,今后一定引以为戒,再也不上狐狸的当了。过了几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狐狸看到后,又跑到树下大赞乌鸦羽毛美丽、歌声动听,说很想再欣赏一次乌鸦的天籁之音。可是,无论狐狸这次怎样花言巧语,乌鸦就是一声不吭。正在这时,狐狸看到一向让乌鸦仰慕不已的喜鹊刚刚停在另一棵树上,马上想出一个新的花招。它高声对喜鹊说:“你知道吗?乌鸦昨天偷吃了我的一块肉,却不知道我把哑药掺在肉里面了!现在,它已经变成不会说话的哑巴啦!”乌鸦很害怕被喜鹊看不起,急忙为自己辩白:“我什么时候变成哑巴……”不料,它刚一开口说话,肉又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又过了几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狐狸看到后,又跑了过来。不过,它这次没有故伎重演,而是站在树下扯着嗓子告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们,说乌鸦是个大傻瓜,它两次叼在嘴里的肉,都被自己轻易骗走了。乌鸦一向很爱面子,见狐狸当众讥笑自己,怒不可遏,忍不住破口大骂狐狸是个臭不要脸的大骗子。不料,它刚一开口说话,肉又掉下去了……看到狐狸叼着肉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乌鸦悔恨加交,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这样傻,竟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狐狸骗呢?”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狐狸讨饭狐狸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就装成聋哑人在大街上讨饭。它在地上放了一只碗,旁边用纸条写着一行字:我是聋哑人,被骗子骗了,请大家支助我一点银两。这时,牛和马、驴、羊、鹿等动物从此经过。看到狐狸用这种方式骗钱,牛很气愤,决定当众揭穿它。于是,它用很关心的口吻对狐狸说:“我们大家都很想帮助你,但是我们都不识字,请问,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呀?”狐狸小声说道:“上面写的是‘我被骗子骗了,没钱吃饭,请大家支助我一点银两。’”牛显得很吃惊地说:“你不是聋哑人吗?原来是骗人的呀!”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狐狸灰溜溜地跑开了。  写作小课堂寓言及作文的长与短寓言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最基本的特点是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寓言大都短小精悍,采用的是概括性很强的叙述方式。但是,有些寓言由于作品自身的需要或读者对象的不同,比较偏重于故事性,因而篇幅相对较长。如此,就有了一个疑问:我们在写作寓言的时候,到底是写长好还是写短好?其实,这没有绝对的标准。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寓言为例,《守株待兔》不足百字,《东郭先生和狼》却长达二千六百余字。所以,无论是写作寓言或是写作其他体裁的文章,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将篇幅的长短、文字的多少作为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首先学会将作文写长,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学会将其写精。这既是应试作文的需要,也是今后走向社会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将作文写长、写好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做到“六多”,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背记、多写作、多修改。学会将文章写长,说明你善于积累,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会将文章写精,说明你善于提炼,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本文节选自《少年先锋报·初中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改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