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剑雄
“神算”失算
民俗专家偶遇一摆摊的算命先生,便径直走过去,请他为自己看手相。
算命先生见民俗专家气度不凡,很客气地问道:“先生是什么职业啊?”
“我在一个大学教书,专教民俗。”民俗专家边说边将右手伸了过去,“我想请你帮我看看运程。”
算命先生很奇怪民俗专家的举动,但为了不影响生意,就笑着去拉民俗专家的左手,说:“先生是在考我的专业知识吗?不瞒您说,我干这一行已经四十年了!”
民俗专家快速将左手移开,说:“我相信你的话,请你还是看看我的右手吧!”
算命先生很认真、很仔细地看了看民俗专家,有些迟疑地说:“难道您不是男士,而是……女士?”
民俗专家哈哈一笑,说:“你看我这满脸的胡须,还有这说话的粗嗓门,会是一个女人吗?”
算命先生听罢,也乐了:“既然如此,那就请先生不要开玩笑了,而且我也知道你这民俗专家的身份是假的:你连最基本的男左女右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民俗专家呢?你来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因为我是公认的神算!不是吹牛,我算命的水平早已达到极致,只要瞅一眼看相人的手,便能准确道出他的运程,可信度百分之百!不像那些半瓢水,非得拉着看相人的手去反复摸看!”他唾沫横飞地一边起劲说着,一边不由分说地强行将民俗专家的左手拉过来,真的只瞥了一眼便放下了,然后开始喋喋不休地为他算命。
民俗专家一直微笑着听算命先生在那胡诌八扯。等到算命先生终于说完了,民俗专家冷冷地说道:“我这左手是安的假肢,难道你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吗?”
写作小课堂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寓言等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手法。所谓“意料之外”,是指事情的结果不在事先的估计之中,让人完全想不到;“情理之中”是指这个想不到的结果经得起推敲,完全符合作品的逻辑。在文学创作中,这种让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表现手法,既趣味盎然,又回味无穷,常有令读者忍不住回过头来再读一遍的冲动。
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说我们在学习叙述性文章时,老师经常讲到的铺垫和伏笔。
铺垫是一种烘托手法,它是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式描写;伏笔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铺垫和伏笔都是常见的写作技法,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让文章前后照应,使读者看后不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者的区别在于,铺垫是在前面有所交代,以便后面出现高潮;伏笔是在前面设下包袱,在后面将其抖开,以便别人理解。
文学作品中的好多“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其实是作家精心构思的结果。这种出奇制胜、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内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好好借鉴。
(本文选自《少年先锋报·新读写初中生》,未经许可,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