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新编二则
2020-05-12 15:39:10
寓言新编二则文/桂剑雄 《郑人买履》新编却说那个郑人由于只相信自己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等他拿着量好的尺码再去集市时,集市已散。他当天没有买到鞋子。郑人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后,他老婆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呀?即使你用量好的尺码买到了鞋,但鞋子合脚与否,最后还得脚说了算。所以,买鞋子用脚去试大小,才是最佳的选择。”听了老婆的话后,郑人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是自己错了,于是当即把那个一直当成宝贝的尺码扔了。第二天早上一起床,他便急急赶到集市去买鞋子。卖鞋者见昨天那个忘带尺码的人又来了,很高兴,但还是不忘提醒他说:“现在是早晨,你最好选一双稍大一点儿的鞋子。”郑人不以为然地说:“我都这么大人了,脚早已长定型,只要鞋子穿着合脚就行了,凭什么要听你的呢?”说罢,不再搭理卖鞋者。经过试穿,郑人很快选中了一双自认为很合脚的鞋子。付完钱后,他高高兴兴地带着新鞋子回家了。到家以后,他舍不得马上穿新鞋子,便让老婆收好,当天依然穿着旧鞋子。翌日下午,郑人应邀去朋友家喝喜酒。他让老婆将新鞋子拿出来,换上后赴宴去了。途中,郑人感觉新鞋子有点儿紧,完全不像昨天试穿时那样合脚,觉得很奇怪,于是顺道来到集市,要求卖鞋者为他换一双稍大一点儿的鞋子。卖鞋者说:“昨天早上我劝过你,让你买大一点儿的,可你偏偏不听。现在你已经将鞋子穿在了脚上,如果我跟你换了,再如何卖给别人?”郑人不解地说:“昨天早上我试鞋时觉得很合脚的,为什么现在穿着就感觉小了呢?”“告诉你吧,”卖鞋者说,“我们人的脚,早上最小,下午最大:因为白天大家都是直立,到下午时人的脚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就会比早上大一些。所以,一天之中最适合买鞋的时间应该是下午——要是早上买的话,就要选一双稍大一点儿的鞋子。”郑人问:“那现在这双鞋有些夹脚,怎么办呢?”“没关系的。”卖鞋者说,“一般过五、六天,它就不会再夹脚了。”郑人无奈,只得继续穿着这双有些夹脚的鞋子去喝喜酒。次日下午,郑人又要到另一个地方去喝喜酒,却死活不愿再穿新鞋子,非要穿着旧鞋子去。他老婆很不解,问道:“你穿新鞋子去喝喜酒,多风光啊,为什么要穿旧鞋子呢?”“新鞋子有点儿夹脚。”郑人说,“那卖鞋的说了,再过五、六天,这双鞋子就不再夹脚了。既然这样,那我就等过了这段时间再穿吧,免得多吃苦头。”“画蛇添足”第二人 《战国策》中“画蛇添足”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这故事里的另一件事,却被作者遗漏了。话说那个先画好蛇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没有把蛇画好,便左手拿着到手的酒壶,右手拿着树枝去为画好的蛇添足。他在画蛇足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一画好蛇,便打算去夺酒壶。可是,他忽然发现第一个画好的人,正在为蛇添足,便毫不犹豫地也去为自己画好的蛇添起足来。因此,他也失去了喝酒的机会,而让第三个画好蛇的人得到了那壶酒。当别人问第二个人为何也要为画好的蛇添足时,那人说道:“这还用问吗?因为我发现第一个人也在这么做……” 写作小课堂寓言新编与想象作文所谓“寓言新编”,就是对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进行改编或再创作,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道理的寓言。它是借古人喻今人、借旧瓶装新酒,是一种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深受读者喜爱的寓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与寓言新编或故事新编有关的、以想象为话题的作文,已然成为应试作文的新宠,差不多年年都有此类作文在中、高考中被评为满分,成为一种被专家、权威媒体看好的构思和写作方式。比如,有专家在《人民日报》发文,认为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是一则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故事新编”,展示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我们在写作寓言新编、故事新编和与之有关的想象作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基本法则:一是尊重古典,做到心中有“古”。只有熟悉传统文化经典,“新编”才会言之有据、有迹可循,才不致张冠李戴、荒诞不经。二是发挥在我,做到笔下有“今”。既是“新编”,就要有所创新、有所发挥,就要与现实相结合,如此写出的文章才能让人耳目一新。总之,对寓言故事或其他故事进行巧妙改编,能够展示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更容易在临场作文中出奇制胜,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本文节选自《少年先锋报·初中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改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