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9-07-16 17:39:51
<暑期专题(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游记这样写最出彩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赵霞 坐上旅游直通车,跟我出发啦!我们这一路将看遍好山好水好风光,走进四季变换的兴安岭,眺望灯火里的维多利亚湾,赏西沙群岛众鱼之奇特……来吧,现在就出发,把欢乐挥洒。不过,第一步,小编将传授给你史上最强大的游记写作秘笈——跟着课文写游记。 第一站:香港 【课文选段】游香港看香港,那山那水那情那景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然而最使人流连和难以忘怀的是那灯火辉煌的夜晚,难怪“香江灯火”有“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美称。(选自《香港夜色》,西师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 游记第一式学会取舍,寻找亮点到了繁华的香港,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啊?那我们也不能哪里都游,见景就写吧?那就变成流水账了,写一堆乱七八糟的,别人也不爱看啊。写游记,要学会舍弃,把自己印象深的景物,或是最能体现景物主要特点的景物详细地写下来,其余的可简写,甚至不写,做到重点突出,详细得当。作者写香港,选择了“夜色”来做重点描写。因为这是他心中最难忘怀的景点。除了“难忘”之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取舍:(1)最出名最有代表性的景点,(2)游人们聚集最多摆Pose、照相的景点。 第二站:山东趵突泉&西沙群岛【课文选段】1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选自老舍《趵突泉》,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选自《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招顺序很重要旅游得有线路,总不能瞎转吧?如果你不把游玩中的景点和位置写清楚,没去看过的人是不是就看晕了?老舍写趵突泉,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以你脚步的变化和景物的方位转换为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可采用的方位变换顺序有:由某景点到某景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中间到两边,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也可以采用时间为序,写出不同时间所看到的不同景象。写游记还可以依据景物的类别,分门别类来写。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对景点的特点做总的介绍,然后再依据景物的类别分述,最后总结结尾。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作者就是抓住“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从海水的颜色、海底生物的种类、海滩上的景色等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站:珍珠泉 【课文选段】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选自《珍珠泉》,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游记第三式聚焦重点景物写活写透前面说过,写游记要学会取舍,选取亮点,那么,亮点和重点景物怎么写呢?就拿《珍珠泉》来说吧,既然是泉,什么是它的魂?没错,水啊!怎样让重点突出的景物吸引眼球?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首府阿,静态描写利于展示景物形态特征,动态描写是要把最传神的某个特点传递出来。单纯写水的动作太单调,我们配合上形状、色泽、声音,突出点光影效果、色彩效果,让美来得更绚烂些吧!珍珠泉流动的美,绚丽的色全都出来了。“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写游记,需要让想象飞起来!借用修辞,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对偶、或引用,根据景致的不同特点进行想象,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充满画面感。 第四站草原飞歌【课文选段】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选自《草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游记第四式写点景色之外的东西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荣的都市……祖国的东南西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但除了景色迷人之外,还充满了人文精神,比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民情等等。因此,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讲讲景点背后的故事。“奶茶”“奶豆腐”“盘腿坐”“手抓羊肉”等描写,是不是让你了解到草原上一些特产和特别的就餐方式?“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夕阳西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蒙古族的主人和汉族的客人,难舍难分,不忍分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会使游记更加生动感人。另外,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也是增加游记可读性的重要方式,会让我们的游记更加有人情味儿。 最后,我们的游记四式还可以变成儿歌,来帮助你记忆:写游记,真不难。四条真经记心间:做好取舍写重点,线路清楚不迷糊,细节描写下功夫,景点之外添情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游记的。 1“老”北京印象 作者:孙菀心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六年级三班 “老”印象之一:老冰棍坐了四个小时的高铁,终于见到了梦中的首都——北京。一下车,就看到许多小贩端着小纸箱沿街叫卖“老冰棍儿、老冰棍儿哦——一块钱一支!”我好奇地看着他们怀中写有“老冰棒”字样的纸箱,心里很疑惑:难道冰棒还有老和不老之分?一连几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老冰棍”的叫卖声。爸爸妈妈也被这个“老”字勾起了好奇心,于是每人买了一支,想要看看这个冰棍到底有多“老”。撕开包装,哇,雪亮晶莹的棒冰,与我平时吃的冰淇淋完全不一样。我吮了一口,甘淳甜润,直入心脾,我一边贪婪地吮着“老冰棍”,一边忍不住咂着嘴赞叹“哇,好冰爽,好美味呀!”妈妈则一边吮着,一边赞叹道:“还是这种老式冰棍吃着清爽,不像冰淇淋粘粘的,真是童年的味道啊!” 老印象之二:老北京烤鸭来北京,不能不吃烤鸭。可我们找了几家烤鸭店,都是被食客挤得满满当当,没办法,只好领了排队的号牌,耐着性子等。无聊之际,我一边欣赏店内古色古香的摆设,一边了解“老北京烤鸭”的历史。原来,烤鸭是元朝时才从汴京传入北京,成为皇宫御膳奇珍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烤鸭逐渐由宫廷传到民间。就在我赞叹这烤鸭的“老”之际,我们的排号到了。不多时,烤鸭就送来了,有一盘纯瘦的鸭肉片、一盘肥瘦相宜带皮鸭肉片、一盘像超级薄肚皮一样的鸭皮,最后还有一大盘堆得高高的椒盐鸭架。闻着扑鼻的香味,我来不及包裹葱蒜酱料等,直接夹起一片鸭皮就塞进嘴里,哇,酥脆美味,风味绝佳,不愧一个“老”字啊! 老印象之三:各种老文化回味着“老北京烤鸭”的美味,含着爽口的老棒冰,走在现代化的北京大街上,不用刻意寻找,就能处处闻到古老深厚的老北京文化气息:青砖绿瓦老砖墙、横平竖直的老胡同、错落有致的老北京四合院、雕梁画栋又重重叠叠的古老宫殿、舒适轻巧的老北京布鞋、各种老字号绸庄、武馆……哦,北京,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城市,与现代化的一切设施相比,我更爱你的古老,爱你那古老的神韵和深厚的内涵!那是我们民族不朽的美丽,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点评:北京的景物那么多,怎么写?小作者巧妙地找到了亮点,以老北京之“老”为突破口,习作分设三个小标题,三大部分虽然都凸显了一个“老”字,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行文流畅,实为佳作。 2出发,去香格里拉 作者:张遥 浙江省杭州市星洲小学四年级指导老师:汪海燕 暑假,我们乘坐旅行社的旅游大巴,游览了美丽的香格里拉。一路欢歌笑语,我们很快就到达旅途的第一站——金沙江“虎跳峡”。顶着大太阳,我们沿着险峻的台阶往下走。到了谷底,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金沙江。江水像一匹匹马儿,争先恐后奔腾而下,撞击到江心的大岩石上,溅出了巨大的水花,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老虎在咆哮。真不愧为世界第四大峡谷!离开虎跳峡,我们坐上车继续出发。路旁是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树,陡峭的山峰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几座房屋。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彝族人的房子,他们靠山吃山;而藏族人民则会养很多牦牛,以此为生。看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土人情。路越来越开阔,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大片的草地,康巴藏区到了!这里的景色美极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青的草地上盛开着可爱的小花,鸟儿在天空中掠过,牦牛悠闲地吃着草,一幢幢小木屋古老又神秘,四周高高的山峰仿佛已经直插云霄。远处,还有黑牦牛供游客骑行。牦牛像长长的胡须,都快拖到草地上去了。导游介绍说,这是因为高原气温低,又厚又长的毛可以保暖。我如愿以偿地骑在了牦牛的背上——这牦牛可真有镜头感,妈妈的手机转到哪儿,它就看到哪儿,有趣极了。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草原,来到金色大厅吃晚饭。我们一边品尝着奶酪和青稞酒,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表演。舞台上,美丽的藏族姑娘跳着舞蹈,藏族小伙子唱着深情的歌,在美妙的歌舞中,我们结束了香格里拉的首日行程。 点评:小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叙述了自己去香格里拉的首日行程:让人惊心动魄的著名景点虎跳峡;不仅风景优美,还玩得开心的伊拉草原;最后在金色大厅,尝美食,看表演。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股和草原美景一样清新的味道。 3西湖美作者:廖慧雯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四(7)班指导老师:钟华奇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独有西湖。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爸爸一起融入到游览西湖的人流之中。西湖位于杭州市区中心,就像一位怕羞的美丽姑娘,依偎在山的怀抱里。西湖的水真绿呀,绿得像一面嵌在翡翠帷幕之中的宝镜。阵阵微风吹来,在湖面拂起了鱼鳞似的水波。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闪着耀眼的光。游人们见了,纷纷停下脚,忙举起相机或手机,兴奋地拍个不停。西湖的堤岸上种满了柳树。柳树长得很茂盛,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映满铜钱大小的粼粼斑斑。微风吹来,柳条便随风起起舞,就像绿色的波浪在枝头涌动。听说,如果运气好,还能听到黄莺的叫声,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只可惜,我们没有听到莺啼,只听到阵阵蝉鸣。烈日炎炎下,“柳浪闻蝉”的感觉也很是不错。西湖的美不仅在于碧绿的湖水和柳浪,还在于它的山。环绕着西湖的山,都是些不怎么高,线条极其柔和的小山丘。这些山丘连绵起伏,被葱葱郁郁的草木覆盖着,与西湖的绿融为一体,乍一眼看上去,还真有点分不清哪儿是山,哪儿是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说得可真好。的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无论你什么时候去,西湖总是那么美! 点评:习作按总分总的顺序,聚焦西湖的水、西湖的柳树和西湖山三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心目中的西湖,写出了西湖的美。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生动,语言简洁洗练,是一篇美感十足的游记。 4在台北过春节作者:刘可以 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三年级12班指导老师:李红 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她属于神州大地,也属于全世界各地华人。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台北,想了解大陆以外的中国年。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台北的春节吧。2月7日是除夕,大多数的台北人都回家乡过年去了,台北的街道静悄悄的,捷运的车厢也空空的,十分冷清。好在我的同学伍子玄一家也来到了台北市,于是我们两家约好,一起在台北吃团年饭。我们在一家饭店订了台湾传统的过年餐,有鱼虾红豆羹、佛跳墙等。吃完团年饭,我们来到台湾著名的饶河夜市,各种小吃、小商品琳琅满目,但我最喜欢的是街边的游戏厅,我和同学玩得热火朝天。大年初一,我们早早地来到台北的标志性建筑——101大楼前等待舞狮表演。因为台北的商铺都要在大年初一敲锣打鼓舞狮,祈祷来年的好运气。10点整,只听一声锣响起,财神爷登场,拿着“财源滚滚”的福帘绕场一周,预示着大家一起新年发大财。然后,三头舞狮摇摆着来到广场中央,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原来,是等着主人为它“点睛”。主人用毛笔在每只眼睛上画上一画,狮子就“活”过来了,又开始摇摆着活蹦乱跳了。我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点睛就是为了点亮舞狮人心灵,赋予躯体灵气吧。舞狮人一前一后,上下跳跃翻滚,一会儿从嘴里吐出对联,一会儿吐出糖果,好不欢乐。初一这一天,台北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龙山寺和天后庙,人们在这里虔诚地上香跪拜,许下新年的愿望。他们还会挂灯笼为逝去的亲人遥寄思念,把心愿一笔一画写在天灯上,放向天空。同是中国人,同过中国年。愿祖国早日统一,两岸人民同幸福! 点评:刘可以同学的这篇游记,选取了景色之外的东西——通过除夕、初一这两个时间点,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吃团年饭、逛夜市、敲锣打鼓、舞狮、寺庙祈福等传统文化活动,表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热闹,读来让我们倍感亲切。